欢迎登陆旅游笔记网!
旅游笔记

京郊三古城漫游记:在岔道、明双营与柳沟,触摸六百年光阴的温度

一、岔道城:长城脚下的静谧诗篇

阳光穿透云层,洒在长城的青砖上,而转身之间,与八达岭长城一墙之隔的岔道城,正展开一幅诗意画卷。


这座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(1551 年)的古城,因地处两条道路的岔口而得名 “岔道”。它呈不规则长方形,依山势而建,像一艘停泊在群山间的船,城墙由青砖、石条砌筑,高约 8.5 米,顶部墁砖 “内低外高”,既防敌攀墙,又能缓解旱情,处处藏着古人的军事智慧。东西两门曾题 “岔东雄关”“岔西雄关”,虽瓮城已不在,却仍能想见当年 “八达岭之藩篱” 的威严 ——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曾三天未能攻下此处,足见其战略地位。


如今的岔道城,褪去了军事要塞的锋芒,只剩风掠过屋檐的轻响。石板路蜿蜒向深处,清代的老槐树在街角撑开绿荫,明清风格的四合院与现代咖啡馆错落交织,檐角灯笼在风中轻晃,偶尔有猫咪踏着光影走过。若逢傍晚登上城台,能看长城在暮色中绵延成金色丝带;夜宿古宅民宿,可枕着星光听一段古城往事。


这里没有喧嚣人潮,只有 600 年历史的呼吸。想待多久,便待多久 —— 为所有拒绝赶场的漫游者,留一片可以停靠的静谧。

二、明双营古城:被时光遗忘的 “原始心跳”

在延庆的群山褶皱里,明双营古城像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。它很小,一圈步行仅需 20 分钟;它很 “野”,城墙砖石间长满荒草,青石板缝里藏着几百年的光阴。


这座明代土城始建于永乐年间,因 “驻两营兵马” 或 “两堡合一” 而得名 “双营”。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,高约 10 多米,虽无砖石包裹,却因夯筑均匀紧实,屹立 500 余年不倒。东西二门的墙基从城墙中凸出,据说是为了战时防卫,如今只剩残垣诉说往事。城内曾有 9 座寺庙,现存的观音庙、龙王庙由村民捐款重修,关帝庙则藏在东城门楼上,香火虽淡,却透着质朴的虔诚。


探访此处,需带着几分 “探险” 的勇气:城内有散养的犬只,可能突然窜出狂吠,建议结伴而行;公共交通不便,自驾是最佳选择。但正是这份 “原始感”,让它成了废墟美学爱好者的宝藏 —— 没有商业化店铺,只有夯土城墙与蓝天相映,每一道裂痕都是时光的刻痕。


它不完美,却独一无二。在快时代里,总有人偏爱旧时光的疤。

三、柳沟凤凰城:打捞时光的碎片

柳沟城,当地人更爱叫它 “凤凰城”。站在西山头俯瞰,古城及东西两关形似一只展翅的凤凰,因而得名。这座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 年)的古堡,曾是居庸关的重要门户,崇祯年间设 “陵后总兵”,与昌平 “陵前总兵” 协同守卫皇陵,李自成起义军当年正是攻下此处才进入北京。


如今的柳沟,藏着太多时光的碎片:北城门仍在,瓮城遗址依稀可辨;城隍庙前的明代国槐已 400 多岁,被村民称为 “平安树”,系着红绸,树下常坐几位老人闲话家常;七口明朝古井散落在街巷,井口青苔斑驳,曾是总兵府驻兵的水源。


最动人的,是那些 “未完成” 的痕迹:引导牌上的 “总兵府” 早已迷失在杂草里,成了探寻历史的最佳留白;邮局等门店正在装修,新旧交替间,透着 “未来可期” 的生机。若午后坐在古槐下,听村民讲 “凤凰城” 的传说;或暮色里登上残垣,看炊烟与晚霞在垛口间缠绕,便会懂得:有些风景,要带着想象去看 —— 风里藏着古堡的前尘,也飘着现世的烟火。


这里的 “火盆锅、豆腐宴” 是另一重惊喜,将豆腐、五花肉炖在火盆锅中,搭配农家小吃,热热闹闹的香气里,是古城最鲜活的人间味。


三座古城,像三颗散落在京郊的珠子,串联起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缩影。从岔道城的静谧诗意,到明双营的原始野趣,再到柳沟城的烟火气,它们虽不似八达岭那般耀眼,却藏着更细腻的时光肌理 —— 等你来踩碎一地树影,听它们未说完的故事。


📍坐标:均位于北京延庆区(岔道城紧邻八达岭,明双营、柳沟城可顺路探访)
📸贴士:建议清晨或傍晚游览,光影绝美;尊重当地居民生活,勿随意踏入私宅。


免费领取出游锦囊(留言后快速对接)

已有 1826 通过我们领取到了攻略资料

姓 名:

联系电话:

留言备注:

首页 |旅游度假 |旅游景点 |旅游攻略 |旅游笔记 |美食推荐 |景点商场 |旅游问答 |旅游资讯 |关于我们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