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陆旅游笔记网!
旅游笔记

00 年时光漫溯:承德避暑山庄 4 日漫游记,从皇家园林到外八庙

北京周边的城市里,承德总带着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—— 它像微缩版的北京,有皇家园林的恢弘,有藏传佛教寺院的庄严,连餐桌上的味道都能找到熟悉的影子。对我这个偏爱人文、熟稔清朝历史的人来说,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更是 “量身定制” 的目的地 —— 那些承载着清王朝记忆的建筑,比书本更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温度。


出发前对着地图琢磨:避暑山庄几乎占了半个承德市,外八庙像众星捧月般环在它北侧和东侧,光是想象那片连绵的古迹群,就已经心生向往。

行前准备:自驾更自由,住对地方省心力

从北京到承德不到 240 公里,自驾是最舒服的选择 —— 火车单程要四个多小时,算上两头赶路,时间成本太高。为了避开十一堵车,我们特意选在早上八点半出发,虽然出六环时堵了一阵,但之后一路顺畅,四个半小时就到了承德。


住的索菲娅酒店位置很妙,在武烈河西岸,离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都近,酒店自带停车场(节假日承德停车太难,这一点太重要了)。放下行李后,我们就决定接下来在市区打车出行,省心又高效。


门票选了 260 元的四联票,包含避暑山庄、小布达拉宫、普宁寺和磬锤峰,四天内能随便进出,对想慢慢逛的人来说太友好。

第一天:普宁寺里的信仰,藏在木雕与经声里

第一站选了普宁寺和普佑寺。一来它们位置相对独立,和其他外八庙不扎堆;二来普宁寺是外八庙中唯一能烧香的,上午香客多,下午去刚好能清净些。


普宁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 “兼容并蓄”—— 前半部分是汉式寺庙格局,天王殿、大雄宝殿规规矩矩;绕到后面,突然就闯入了藏式风格的 “四大部洲” 建筑群。最高处的大乘之阁里,那尊 22 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像震撼到让人失语 —— 用松、榆等硬木雕刻,重 110 吨,据说当年是 “先雕佛像,再建楼阁”,两百多年前的工匠怎么做到的?至今想起来仍觉得不可思议。


旁边的普佑寺小很多,却藏着特别的身份 —— 它曾是和北京雍和宫并列的藏传佛教经学院,培养的高僧会被派往蒙古、新疆等地。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场雷火,把大部分建筑烧了,五百尊金漆罗汉像只剩不到两百尊,现在安放在东西配殿里,看着让人心疼。


从寺庙出来,中间的买卖街改成了清朝风情的小店,买了点本地的小榛子(果然比北京买的香)。晚饭去了网上推荐的乾隆饺子馆,贝勒爷烤肉和乾隆饺子味道不错,就是性价比一般,更像给游客尝鲜的地方。

第二天:避暑山庄暴走一日,从宫殿走到山水深处

早就听说避暑山庄大,特意早饭吃了一大碗牛肉面垫肚子 —— 打算中午不吃饭,专心逛。


从丽正门进园,先逛宫殿区。和颐和园的宫殿比,这里不算大,但很有故事:澹泊敬诚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,陈设和北京的勤政殿很像;烟波致爽殿名气最大,嘉庆帝突发急病死在这,咸丰帝则是在这儿对着内忧外患的奏折抑郁而终。最特别的是云山胜地,两层楼却没楼梯,得从殿前假山的石头台阶爬上去,站在二楼看园景,视野突然开阔起来。


出了宫殿区,湖区像一幅铺开的画 —— 十一的秋意已经染上树叶,金色的游船在水面划过,岸边的柳树还绿着,颜色杂糅得刚好。我们沿着芝径云堤慢慢走,如意洲上没什么人,坐在湖边的石头上晒了会儿太阳;烟雨楼果然如传说中热闹,《还珠格格》的取景地吸引力不减,挤在人群里拍了张照,也算打卡了。


最惊喜的是山区的二马道。从云容水态往上爬,四十分钟才到 —— 站在山庄的围墙上,对面的小布达拉宫和须弥福寿之庙清清楚楚铺在山坡上,远处的磬锤峰像根石笋戳在山尖,天高气爽,连风里都带着开阔的味道。下山时路过永佑寺,那座 66 米的舍利塔在阳光下闪着光,据说在山庄里好多地方都能看见它。


傍晚从城关门出园,腿已经酸得抬不起来,却觉得值 —— 这一天像走了一遍清朝皇室的生活:上午在宫殿处理朝政,午后在湖区泛舟,傍晚去山区登高,最后在平原区的蒙古包宴请宾客。

第三天:外八庙的金顶,映着民族团结的影子

剩下的外八庙从 “小布达拉宫” 开始逛。普陀宗乘之庙太大了,仿西藏布达拉宫建的,光那个大红台就爬得人喘气。站在白台基座上回望,能看见前一天去过的二马道,原来山庄和外八庙早就通过视线 “相连” 了。最妙的是正午时分,阳光照在万法归一金殿的金顶上,反光像碎金子一样洒下来,难怪乾隆要花这么多心思建它。


旁边的须弥福寿之庙是给六世班禅住的,规模小些,但细节更精致。金殿顶上的八条鎏金飞龙太霸气了,每条都有一吨重,龙尾翘着像要飞起来。最后面的万寿琉璃塔是绿琉璃砖砌的,在山上站得笔直,前一天在二马道远远望过,近看才发现砖上的花纹多精巧。


下午去了磬锤峰脚下的普乐寺和安远庙。普乐寺的旭光阁是圆形的,像个小天坛,里面的木制曼陀罗上供奉着胜乐王佛,天花板的藻井是半球形的,龙纹一圈圈往外扩,据说在国内都少见。安远庙是仿新疆伊犁的寺庙建的,方方正正的,当地人叫它 “方亭子”,里面的绿度母木雕很安静。


晚上突发奇想去了避暑山庄夜游。湖区的建筑都亮了灯,水面上飘着薄雾,烟雨楼和金山的影子映在水里,偶尔有小鹿从路边跑过,整个山庄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。这时候才懂,为什么清朝皇帝夏天总往这儿跑 —— 这份清凉和宁静,是北京皇宫里没有的。

第四天:羊汤和杏仁茶,是承德最后的味道

临走前特意早起去了老丁羊汤。七点到的时候,店里已经坐满了人,抢了最后一个桌子。羊杂汤熬得奶白,配着双面芝麻烧饼吃,香到舔碗 —— 北京的羊汤分量只有这儿的四分之一。


退房前又去了 “杏好遇见你”,买了现熬的杏仁茶和奥利奥口味的杏仁。杏仁茶滑溜溜的,混着果干的甜;奥利奥裹着杏仁,脆得咬起来咯吱响。这两种味道,大概就是承德给我的最后印象:既有北方的扎实,又藏着一点精致的甜。


开车回北京的路上,总想起在二马道看到的景象:避暑山庄的围墙内,是皇家的山水;围墙外,外八庙的金顶在阳光下发亮。300 年过去,那些建筑还在诉说着故事 —— 不只是皇帝的避暑日常,更是各民族交融的印记。这大概就是承德最特别的地方:它不只是一座城,更是一段能触摸到的历史。


免费领取出游锦囊(留言后快速对接)

已有 1826 通过我们领取到了攻略资料

姓 名:

联系电话:

留言备注:

首页 |旅游度假 |旅游景点 |旅游攻略 |旅游笔记 |美食推荐 |景点商场 |旅游问答 |旅游资讯 |关于我们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