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陆旅游笔记网!
旅游笔记

五一辽西漫记:在锦州与葫芦岛,触摸历史与海风的温度

五一 5 天假期,不长不短,我们本着避开人流、走个近道的原则,将目的地选在了辽宁西部 —— 锦州和葫芦岛。不为别的,只为补全环渤海湾城市群的游览名单,也想在春日里,看看这片兼具历史厚重与海滨风情的土地🌅


(📷 摄影器材:佳能 R8、大疆御 air;🎥 镜头:佳能 rf24-105 f4、佳能 ef50 f1.4、佳能 ef16-35 f2.8、腾龙 150-600 f5-6.3)

🗓️ 4 月 28 日:初抵锦州,邂逅千年古刹

一路向南,虽提前一天出发,服务区却已挤满车辆,五一假期的氛围悄然弥漫。小朋友吃着冰淇淋,舒展着胳膊腿,脸上的笑意驱散了车程的倦意。


【奉国寺】
下午两点半,我们抵达义县奉国寺。这里游人不多,现场买票即可入内,无需等待。这座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赞为 “千年国宝、无上国宝、罕有的宝物” 的寺院,始建于辽开泰九年(1020 年),是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的 “家族封地”(古宜州,今义县)所建的皇家寺院,初名咸熙寺。经辽、金、元三朝扩建,规模宏大,后因地震、战乱,现存辽代建筑仅剩大雄殿😞


2013 年,奉国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。从航拍视角可见,景区正逐步完善,力争恢复鼎盛时期的规模。它与天津独乐寺、大同善化寺相似,属典型汉传佛教寺院布局:沿中轴线从南往北,依次为山门、内山门、牌坊、天王殿(后改为无量殿),最终抵达被誉为 “中国第一” 的大雄宝殿。其中山门、牌楼、无量殿等为清代所建,大雄殿东侧是财神殿、菩萨殿,西侧是西方三圣殿和义县出土文物展室。


寺内大匾为康熙御笔,只是我们去时牌坊正在修复,被遮挡了起来 —— 传闻这是清皇太极之女文庄所建。天王殿始建于金代天眷三年(1141 年),原名万寿殿,后改为无量殿,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 年)重修,单檐歇山顶,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。殿内供奉弥勒佛及增长、持国、多闻、广目四天王,弥勒佛像身后是明万历 31 年敬请的韦陀菩萨,四周墙体壁画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涅槃的八个阶段。


因部分建筑在修,我们将更多时间放在大雄殿。绿荫下的大殿,于初见者而言,既庄严又神秘。大雄殿面阔九间,进深五间,“五九” 象征皇帝之尊,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。它筑于 3 米高的台基之上,五脊单檐庑殿式,长 48.2 米,高 21 米,单体面积 1800 多平方米,悬挂三块乾隆手书匾额(航拍全景可见),殿内上方还有 “弥伦宇宙”“无量圣境” 两块匾额。


迈入大殿,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。沿逆时针环顾,殿内 7 尊辽代塑像由东至西依次为迦叶佛、拘留孙佛、尸弃佛、毗婆尸佛、毗舍浮佛、拘那含牟尼佛、释迦牟尼佛,均端坐须弥座上,通高超 9 米,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,合座达 9.5 米。只有站在佛像前,才能真切感受东方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—— 那是来自千年前的凝视,宁静而有力量。


每尊主佛前各有一对胁侍菩萨(共 14 尊,高 2.5 米),佛坛东西两端各塑一尊天王像(高 3.5 米),佛前石造三供器立于石柱之上,肃穆庄严。屏气凝神间,时空仿佛倒流,唯有安静萦绕。小朋友看着妈妈双手合十🙏,也收起平日调皮,一脸严肃。


7 尊主佛后方是明代所塑的倒坐观音,为少见的男性面相,电影《一代宗师》中章子怡饰演的宫二礼佛片段便在此取景。“问菩萨为何倒坐,恨众生不肯回头”—— 这句说法,更添几分禅意。


离殿时,媳妇在门口办了捐赠,恰逢一只大松鼠跑进殿内觅食,旁若无人,众人皆叹寺内生灵有灵性。工作人员得知我们从黑龙江特意赶来,默许了我们在不开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,并热心讲解:悬梁上的飞天壁画若不提醒,很难察觉,其精美程度除敦煌外罕有,《祁英涛古建论文集》《中国建筑艺术史》均有提及。


还有个小故事:东侧佛像右手为后修,接缝明显。因解放战争期间,三枚炸弹误入寺内,炸毁了佛像手臂。对比可见,后人修葺的线条、手印姿态远不及原作,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艺术造诣。寺内至今仍能看到弹孔,比起战争中被毁的古迹,奉国寺已是幸运。


出殿后,我们挂了祈福牌,在文创店买了特色冰箱贴和雪糕,打卡留念时,两人不经意间同时走神 —— 也算给摄影师的 “小惊喜”。


【广胜寺】
离开奉国寺,驱车至广胜寺,这里有一座辽代石塔,坐落于义县城内,距奉国寺不远。周边胡同充满年代感,只是路窄难会车。石塔建于辽开泰年间(1020 年),清代时塔下建嘉福寺,故又称嘉福寺白塔,后改广胜寺塔,是北方辽塔中始建早、保存好的代表之一。它为八角实心密檐式,13 层,高约 42.5 米,塔台正八角形,边长 6 米,高 2.9 米。经白灰加固后,与老照片相比已有差异,但塔身灰砖伎乐天浮雕仍能窥见当年精美 —— 执笛箫、打鼓的形象,雕刻细腻,令人赞叹。


我们去时寺门已关,只能在外拍摄,天气阴沉,略有遗憾。小姑娘却被寺门台阶上的小花吸引,蹲在那儿看了许久。


【八塔子寺】
前往八塔子寺时,导航出错,又因附近有军事管制区,颇费周折。它位于义县西南 10 公里的八塔村,又称辽代八塔,8 座塔建于险峻山脊的 8 座山峰上,是辽圣宗为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而建。现存八塔均为明代或当代补建,1983 年专家考察时,在二号塔塔身东侧发现 “菩提树下成佛塔” 塔铭,印证为释迦八塔,依次对应佛祖从出生到涅槃的八个阶段。塔高 1.91 米至 3.45 米不等,近年修葺时部分塔刹改用不锈钢球串,兼具避雷作用。


我们抵达时天已转阴,还开错了路。村子路况不佳,只能用长焦和无人机拍摄,赶在天黑前离开。光线不好,手持 600mm 镜头、光圈开至 f6.3,画质欠佳,也算留个念想。


若时间充裕,义县值得住一晚,万佛堂石窟也很推荐,我们因赶路需住锦州,略感遗憾。


【小国凤爪烧烤】
到锦州时已不早,办理入住后,在南京路的小国凤爪烧烤解决晚餐。作为锦州知名烧烤店,排队 40 多分钟是常态,也算领略了锦州烧烤的热度。期间孩子待不住,在门口来回跑。


东北烧烤各有特色:齐齐哈尔以铁板烤盘为主,锦州则主打烤串,菜单厚得惊人,“万物皆可烤”。我们点了些家乡没有的品类:烤大枣外皮香脆,裹着芝麻;烤苕皮口感糯软;烤虾仁鲜嫩入味,媳妇钟爱的烤豆角也不能少。小朋友盯着 iPad,早已忘了饥饿。


【凌河夜市】
饭后到凌河夜市时已近 10 点,接近关闭。这条由 1200 多家摊位组成的夜市,结合锦州烧烤特色,是政府打造的旅游名片。虽全国夜市商品大同小异,但这里管理规范:警察不时巡逻,鲜少吵嚷,人虽多却井然有序。收摊前买了两杯手榨柠檬汁,解渴又好看。10 点半一到,灯光准时熄灭,摊主迅速收摊整理卫生,效率颇高。孩子眼神透着疲惫,我们也准备回酒店休息了。

🗓️ 4 月 29 日:锦州至葫芦岛,从历史硝烟到海滨风情

【辽沈战役纪念馆】
第二天上午,我们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。阴天里,纪念馆更显肃穆。它建于 1959 年,占地 18 万平方米,最早设在大广济寺内,1988 年新馆建成,1989 年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完工。


胜利门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,远看像 “V”(胜利),又似张开的手臂。整体由纪念馆、纪念塔、烈士名录碑、雕像碑、书法碑、大型组雕、胜利之门等组成。五一第一天,虽天公不作美,游客却不少,旅游大巴接连而至,让人感受到旅游业的复苏。


穿过胜利门,中轴线上可见胜利纪念塔,塔前广场是烈士名录墙,由花岗岩砌筑,碑面镶黑磨光花岗岩,高 2.5 米,长 258.99 米,分首碑、主体碑、尾碑,铭刻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。


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高 8 米,花岗岩砌筑,塔顶是 6 米高的青铜解放军战士塑像(锦州民间称 “大铜人”),重约 18 吨。塔身正面是朱德元帅题写的 “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 鎏金大字,两侧是 8.8 米长、2.4 米高的花岗岩浮雕,展现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场景。


纪念馆基本陈列有序厅、战史馆、支前馆、英烈馆和全景画馆。扫码预约入馆(可提前网上预约),序厅地面为黑金沙石材,中间镶古典黄麻色带,正面大型主题雕塑《决战决胜》以解放军突破城垣为背景,气势雄浑。


战史馆介绍了战役背景与进程,陈列着东北野战军用过的武器:马克沁重机枪(德制 7.92 毫米口径,每分钟理论射速 600 发)、“歪把子” 机枪(日本大正十一年式,因枪托偏左得名)、M2 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(1921 年服役至今,堪称 “机枪届常青树”)。


还有 “老头坦克”(编号 “102”):1945 年 12 月,东北坦克大队成立,它先后参加绥芬河剿匪、三下江南等战役,因型号老、常出故障得名。攻打锦州时,同序列 3 辆坦克被击伤,董来扶驾驶它孤军作战 31 小时,打掉多个火力点,战后荣立一等功,坦克获 “功臣号” 称号,还参加了 1949 年开国大典阅兵,打头阵驶过天安门。


支前馆展示了东北人民的支援:参军 160 万人,出动民工 313 万人,担架 20 万副,粮食 450 万吨。铁路虽发达,前线物资仍靠群众推车运送,照片中满是艰辛。大连建新公司(1947 年成立)作为我军首个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,四年间为解放战争输送大量弹药和技术骨干,贡献卓著。


英烈馆中,“塔山英雄团” 的故事尤为震撼:1948 年塔山阻击战中,东北野战军 4 纵 12 师 34 团急行军 50 公里占领塔山,在弹药耗尽后与敌军肉搏,六昼夜击退几十次冲锋,为锦州战役胜利奠定基础,后被授予 “塔山英雄团” 称号,部队延续至今。


最后,沿螺旋坡路上行至《攻克锦州》全景画馆 —— 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,画面长 122.22 米,高 16.1 米,占地 1968 平米,净重 4 吨。圆柱型建筑直径 42.24 米,高 28 米,中心观景台可容 150 人,360 度再现战场实景。我们去时人挤人,听了 5 分钟语音讲解,便带着孩子离开了。


临走时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年底的指示,打卡留念,心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。


【锦州古塔历史文化公园】
从纪念馆出来,天气转晴,我们驱车至古塔公园。广济寺塔位于园内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因寺得名,又因西关明代小塔存在,被称为 “大塔”。“古塔昏鸦” 是锦州八景之一,黄昏时寒鸦归巢的景象曾闻名一时。


公园分西大门区、中心湖区、山花园区及古塔区,更像便民城市公园。广济寺、广济寺塔均建于辽代清宁年间,寺内除大殿基座为辽代原物,余者为清道光时期所建。塔属辽代典型佛塔,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,1996 年维修后高 71.25 米,是东北乃至全国较高的古塔,却大而不憨,砖雕细腻逼真,堪称艺术结晶。


我们没拍到昏鸦,却见了不少鸽子。2001 年,广济寺塔与广济寺合称 “广济寺古建筑群” 列入国保。广场上有喂鸽子项目,小朋友自然不会错过,追着鸽子跑了好一会儿。


【笔架山】
下午赶到笔架山风景区,天气与上午截然不同,阳光明媚。这里因 “天桥”(退潮时露出的海中通道)闻名,可惜出于安全考虑,现已不能通过 “天路” 往返,略感遗憾。景区门票成人 65 元,6-12 岁儿童半价,船票单程 15 元(往返均需购买)。


景区大门雕塑 “仙女造桥” 高 14.2 米,由 108 块花岗岩组成。小朋友在广场上蹦跳着,兴奋不已。进入景区,退潮的海水裸露出滩涂,许多游客带着孩子捡贝壳,小朋友眼巴巴望着,眼神仿佛在说 “快让我下去”。远处锦州港的装卸机整齐排列,与海滨风光形成独特对比。


快艇人满即开,10 分钟便到笔架山。船上游客都在自拍,只是得小心手机 —— 听说海底 “藏” 着不少掉落的手机。下船后,我们被海鲜排档吸引(中午没吃饭),结果踩了雷:扇贝、生蚝 30 元一斤(巨沉),加小螃蟹、皮皮虾共花 170 元,且海风刺骨,吃得又冷又心疼。


收拾心情开始登山,先去三清阁。它以六层全石仿木结构(无钉无木)闻名,内供 48 尊佛像,六层供奉盘古氏(国内罕见)。登阁需沿窄陡石梯上下,需格外小心。阁下方有大雄宝殿、观音殿等,参观项目不少。


山上野猫不多,只见到一只被小朋友喂火腿肠的瘦猫。爬三清阁时,小朋友不忘摆 pose,侧逆光下的剪影格外可爱。通往盘古像的路陡峭,不少人坐着蹭下来。盘古像前有人祭拜,回望三清阁顶端的亭子,更显古朴。阁内 43 尊汉白玉石佛涵盖道、儒、佛三教,堪称奇观。


从三清阁往吕祖厅走,路途难攀。吕祖亭传为吕洞宾小憩处,高 11 米,二层结构,一层供吕洞宾像,二层供 “十方救苦天尊”(由 10 尊神像组成)。休息时,夕阳下的祈福牌色彩斑斓,小朋友吃着冰棒,惬意十足。


下山时,在摊位买了糖画和水果。小朋友选了兔子糖画,却因妈妈咬了一口哭了起来,老母亲只好耐心劝解,折腾了好一会儿才哄好。走到码头,我们是最后一波返程旅客,只是乘船秩序混乱,游客蜂拥而上,景区确实该加强管理(如设围栏、派工作人员引导)。


回到岸边,天已暗下来,夕阳余晖中的笔架山褪去人潮,天桥上的人们趁天黑前赶海,快艇依次靠岸,忙碌的一天悄然落幕。

🗓️ 4 月 30 日:葫芦岛至兴城,古城风云与海滨闲趣

【兴城古城】
兴城古城是此行重头戏,作为中国现存十大古城之一,明宣德三年设卫建城,名 “宁远”,民国改为兴城。明朝时为边陲要塞,袁崇焕曾驻守于此,“宁远大捷”(1626 年)中,他以不足 2 万人击败努尔哈赤、皇太极的进攻,努尔哈赤亦在此战中被红夷大炮击伤,不久身亡。古城为方形卫城,设四门,门外有半圆形瓮城。


五一期间停车困难,狭小道路会车如考驾照,非节假日应好很多。进古城免费,内部古建筑需单独购票(可买通票,更划算)。这座古城道尽半个明清战争史,如今商铺叫卖声、古装直播者交织,让人在古今间穿梭。


古城内南街有两座明崇祯年间的石坊:南为祖大寿 “忠贞胆智” 坊(1631 年),北为祖大乐 “登坛骏烈” 坊(1638 年),均为四柱三间五楼式,单檐庑殿顶,青色花岗岩雕刻,饰以双龙、瑞兽、花卉,精美异常。


街边有许多租售古装的店铺,我们选了一家直接买了一套,小朋友穿上后自信满满,走路带风,镜头前 pose 不断。手工麦芽糖摊位前,师傅捶打时的吆喝声吸引不少人拍摄,小朋友看得入迷。


路过邮局,买了明信片盖邮戳,小朋友一张张盖得认真,期间有人带文创来盖,工作人员也未阻拦。走累了歇脚时,她不知想起什么,笑得格外开心,还向妈妈撒娇想买小扇子,最后虽没买,
其实离开本溪时,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,像是有什么没完成的事。后来才想明白,是那没看成的水洞,和功哥没说透的五女山故事,给这趟旅程留了道浅浅的钩子。


回想起在桓仁那晚,功哥对着窗外的月亮沉默了好一会儿。我们都知道他在想什么 —— 五女山的日出,本是他想带一个人来看的。后来那人去了南方,这约定便成了压在心底的念想。这次我们陪他来,虽没赶上好天气,可站在山顶时,他突然笑着说:“也挺好,至少我替她看过了。” 风把他的声音吹得很轻,却像块小石子,在我们心里荡开了圈儿。


还有那水洞,白姐查攻略说里面能坐船看钟乳石,像走进《盗墓笔记》里的秘境。堵车掉头时,她把方向盘打了个满圈,说:“留着吧,秋天来看红叶时,顺路把它补上。” 我笑着点头,心里却在想,或许旅行的意义本就不是 “全打卡”,而是给下次见面找个借口。


返程的火车上,天博翻着相机里的照片,突然指着一张说:“你看这老边沟的水,像不像小时候玩的玻璃弹珠?” 我们凑过去看,阳光下的溪水确实透亮得不像话,水底的石子棱角分明,真像被时光打磨过的弹珠。那一刻突然懂了,为什么古人总爱往山里跑 —— 自然从不说什么大道理,却能用一汪水、一阵风,把人心里的褶皱慢慢熨平。


现在再想起本溪,最先冒出来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景点,而是民宿木地板上的阳光、羊汤馆里贾冰的合影、五女山台阶上大叔大妈的调侃,还有本桓线旁那些整齐的小黄花。它们像散落在记忆里的碎片,拼起来就是一个带着烟火气的夏天。


或许秋天真的会再去。那时枫叶该红了,老边沟的溪水会映着丹枫,像打翻了调色盘。我们可以再去喝碗羊汤,这次要加双倍的胡椒粉;可以早点起床去水洞,看钟乳石在灯光下像水晶;还可以再走一次本桓线,看秋景把公路染成油画。


至于功哥,他说下次要带我们去吃本溪的炒碴子,说有家老店的酸菜炒得比他奶奶做的还香。白姐已经开始查秋天的民宿,我则在备忘录里记了行字:“记得擦镜头。”


你看,有些旅程结束了,其实才刚刚开始。本溪的故事,还在风里飘着呢。


免费领取出游锦囊(留言后快速对接)

已有 1826 通过我们领取到了攻略资料

姓 名:

联系电话:

留言备注:

验证码: 看不清?点击更换

首页 |旅游度假 |旅游景点 |旅游攻略 |旅游笔记 |美食推荐 |景点商场 |旅游问答 |旅游资讯 |关于我们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