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陆旅游笔记网!

山西深度游:从朔州到运城的古迹之旅

观龙壁,除欣赏建筑的精美外,牢记自己是“龙的传人”是最重要的。

(七)朔州:历史与文化的交融

朔州,别称朔、马邑,位于山西省北部,西北与内蒙古毗邻。这里自古是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碰撞交融之地,历史悠久、人文厚重。来朔州,我们走进了应县木塔,去感受这座千年古塔的传奇魅力。

山西应县木塔:世界三大奇塔之一

走进应县木塔,它已经在这里等了我968年。这座神奇的佛塔,位于应县佛宫寺内,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、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,与意大利比萨斜塔、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“世界三大奇塔”。它历经近千年,经受了战火、雷电和地震的考验,仍巍然屹立;全塔没有使用一根钉子或任何金属连接件,是见证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。
绕塔一周,发现这座高67.3米、共9层的8角形木塔,有5边挂有名人的题字。“释迦塔”上方“天下奇观”匾额是明武宗朱厚照所题,它上方悬挂的匾额字迹已模糊,为明成祖朱棣书“峻极神工”;乾隆皇帝所题“木德参天”匾,没能找到。
据史料记载,释迦佛塔是为供奉2枚佛牙舍利而建。直到1974年,才先后在塔2层、4层佛像肚内发现了2枚佛牙舍利。经考证,这确为释迦牟尼灵牙遗骨,为应县木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。
来佛宫寺,释迦塔只开放一楼参观。一楼的释迦牟尼佛彩塑佛像是全塔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塑像,高11米,佛像庄严美丽高贵;塔内现存壁画约260米,大部分集中于一层内槽墙壁上,基本保存完好,内有辽代原作。寺内“小西天”景点,看点也不少,但在寺内游览,我们的眼睛始终离不开的是高高耸立着的木塔。真所谓“心中有佛,眼中有塔”。

(八)太原:古都的韵味

太原,简称“并(bīng)”,古称晋阳,别称并州、龙城,为山西省省会。它位于山西省中部、晋中盆地北部地区,是一座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。游太原,计划没有变化快,山西博物院到晚了,没去成;纯阳宫因周一闭馆没去成;蒙山大佛因故不开放,去不了;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建在清徐县东湖上,去时大门紧闭。但我们没有因计划的改变影响旅游的心情。游了晋祠、太原古城、宝源老醋坊三个景点,逛了太原柳巷夜市,看了汾河夜景,都很开心。旅行途中的变化很正常,无论放松或加快旅行脚步,都是一种体验。

晋祠:唐晋之源

到太原,游晋祠肯定是重头戏。晋祠有3000多年历史,是唐晋之源,规模宏大,建筑众多,国宝级文物众多。游晋祠,晋祠的三匾、三宝和三绝那就是重中之重。
晋祠初名唐叔虞祠,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。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,因境内有晋水流淌,于是,将国号由“唐”改为晋,祠堂改为“晋王祠”,简称“晋祠”。
晋祠三匾:难老、水镜台、对越。“水镜台”是进晋祠大门看到的第一块匾,挂在古戏台上的。行家评说,“水镜台”是秀丽之笔,“对越”是雄奇之笔,“难老”是神奇之笔。
晋祠三绝:周柏、宋代彩塑和难老泉。周柏的绝,在于树龄达三千年之久,在于树身倾斜、形似卧龙,虽满身沧桑,仍充满生机;圣母殿内43尊宋塑仕女像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,也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;难老泉,名字取得好,来自《诗经·鲁颂》中“永锡难老”;此泉为晋水源头,水清见底,长流不息。李白曾赞叹“晋祠流水如碧玉,微波龙鳞莎草绿”。
晋祠三宝:圣母殿、鱼沼飞梁、献殿。创建于北宋年间的圣母殿,是晋祠内现存最早的建筑。圣母殿供奉的圣母,身份地位不一般,她是姜子牙的女儿,周武王的妻子,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邑姜。讲解员告诉我们,圣母殿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惟一符合《营造法式》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。一是殿堂宽敞,面宽7间,进深6间;二是屋檐很翘,曲线非常优美。大殿前8根盘龙柱,八条木龙,怒目利爪,栩栩如生,其中一个小可爱,还打着胜利“龙手势”。因宋朝以前的盘龙柱,留存至今的均是耐久性更强的石质盘龙,所以晋祠这八根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的木龙柱,弥足珍贵,成了海内外独一无二的孤品。
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和献殿之间,呈十字形,被称为最早的水陆立交桥,现代立交桥的前身,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。
献殿原是祭祀时陈列贡品的场所,为按原样式翻修的保持金代建筑特点的殿堂。讲解员说这座建筑的神奇之处,就是夏天放在里面的贡品不会变坏,因为建筑结构形式使得献殿有现代空调作用。
来晋祠,一定要说说唐碑。因为,它成了晋祠是唐晋之源的又一佐证。李渊太原起兵前,曾和李世民一起来晋祠祈求唐叔虞神灵保佑。夺得天下后,因李氏发祥地晋阳为唐叔虞封地,古称唐国,故定国号为唐。李世民东征高丽归来途中,率群臣重游晋祠。回想当年发迹神祠,感慨万千,写下了《晋祠之铭并序》这千古名碑。后世称此碑为集史学、文学、政治、书法于一体的丰碑。

太原古城:历史的延续

太原古城,始建于明洪武八年(1375年),占地面积约0.8平方公里。太原古城作为古晋阳城的文脉延续,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。历史上的晋阳城,是赵、韩、魏三家分晋,赵国的都城。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,城墙高大,城楼巍峨,城墙外还有护城河,据说是花了好几百个亿才建起来的。城内现存文物建筑79处,其中,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古城吃过午饭,就在城内随便逛逛,算是饭后散步吧。目光所及,感觉古城还是蛮大的。街上人不多,三三两两很懒散,开着的店铺也不多,可能是时间不对吧。看导览图,我们是走在东西街上。一路上的过街牌坊、鼓楼、影壁很漂亮,适合拍照打卡。但路过的魁星楼、文庙、察院及县衙等,进去参观的游人不多。古城有东西街,还有南北街。走着走着,没感到有新鲜感,逛了东西街,算是来过了。

宝源老醋坊:醋的发源地

山西的醋,和山西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山西人,无醋不欢、嗜醋如命,超乎人们的想象。了解醋文化,可去太原东湖醋园和中国醋文化博物馆。最后,我们决定去清徐。
从太原导航到清徐中国醋文化博物馆,大门紧闭。问路人,说这里不开放,要买醋可去《宝源老醋坊》。
宝源老醋坊离县城15公里左右,实际是大型企业“水塔醋业”打造的“醋文化”展示基地,也作为一个景点对外开放。老醋坊生产的醋是纯手工制作,水塔醋业生产的是工厂化产品,一个产量低,一个产量高。当然口感也不同!
老醋坊是个“醋文化”景区,共有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展示区、农耕文化展示区、醋文化展示区等展馆。听说我们远道而来,讲解员免费带我们进行了参观。清徐老陈醋选用优质红高粱为主要原料,以大麦、豌豆以及各种皮糠为辅料,采用红心大曲为发酵剂,经酒化、发酵、高温熏醅等工艺精制而成,其酿制技艺,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酒醋同源,做醋先做酒;制醋大曲(发酵剂)很重要,其中踩曲是一道既辛苦,又有趣的工序;原醋要陈放,而且还要采用高温灭菌,才能制出老成醋,这些是我们参观时得到的醋知识。
醋文化展区告诉我们,清徐是醋的发源地,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制醋历史;照壁上的《老醋歌》,通俗易懂,短短130字,将山西醋、清徐醋的历史、工艺、功效,说得清楚、明白;还有这个大字“醯”,一般人不认识,读(xi)。据汉代学者郑玄考证,为醋的古称。展示区内摆放着6口陶瓷大缸,是宝源老醋坊的镇馆重器,它见证了宝源坊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,也是醋文化发展真实写照。

(九)吕梁:革命老区的风采

吕梁,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,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。吕梁是革命老区,少年英雄刘胡兰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,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。走进吕梁,让我们去体验北武当的道教文化,去感受碛口古镇的历史兴衰。

北武当山:道教圣地

北武当山,名气很大,是我国北方道教圣地,兼有泰山之雄、黄山之奇、华山之险以及峨眉之秀和青城山之幽,被誉为“三晋第一名山”。
当天下午到达游客中心,景区通告差点将我的登顶之旅扼杀在摇篮之中。说是山上下雨,上山有安全隐患,景区暂定开放。和工作人员好说歹说,加上老天帮忙,半个小时后景区开放了,当天游客除我们就5-6人。
从游客中心乘游览车到登山处需要20多分钟时间,下车看地上确实下过雨。“问鼎北武当”后,去山顶的路都是连续陡峭台阶。拜过万神庙,登山石台阶越爬越难了。登山过程,有景点,但不是很吸引人,大体上是低头爬山。
爬了1个半小时左右,我们到达了灵官庙。庙门紧闭,门前有人劝你买香烧,不为所动。此地离海拔1983米最高峰大约还有200米左右距离。去主峰的路,是一条人造天梯约有1450多台阶。陡,一眼望不到顶。瞬间,登顶的决心动摇了,加上时间关系,北武当登顶之旅,在百米云梯面前戛然而止了。吕梁山、北武当的雄奇秀美,只能和它说再见了。
回程有一段山路我们没有爬,靠的是滑,从500多米长的滑道滑下去的。老年人坐滑道,也觉好玩,和小朋友一样开心!

碛口古镇:九曲黄河第一镇

吕梁临县碛口古镇,紧临黄河,有“九曲黄河第一镇”之美誉。这次山西行来古镇,运气好,说上游万家寨水电站在放水,让我们见到了水量大、水流急、水色黄的黄河,也感受到了古镇展现的魅力。
碛口古镇不大,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,街道都用石头铺砌,店铺都是平板门,门前都有高圪台。古镇的街道、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。夜幕笼罩下的古镇,灯火阑珊、美轮美奂。
清晨,沿河漫步,行人稀少,四周一派祥和景象。一路上,偶见有车停在路旁,客栈、店铺大部分大门紧闭,个别半开着门或全开着的,院内也没见有人影;昼夜不息流淌着的黄河水,此时仿佛也不忍破坏眼前的场景,控制着不发出喧闹的声响;狗狗们街头相遇,没见有打闹举动,是没睡醒还是在享受面前静谧的时光不得而知;河对岸的宝塔,凝望着眼前滔滔不息黄河水,一副岁月静好,我自岿然不动的态势。

(十)临汾:华夏文明的摇篮

临汾,别称平阳、卧牛城、花果城,位于山西西南部,西临黄河,与陕西延安、渭南隔河相望。临汾市历史悠久,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,有“梅花之乡”“剪纸之乡”和“锣鼓之乡”的美誉。临汾之旅始于霍州,游霍州署、霍州鼓楼;洪洞县安排了广胜寺和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2个景点;原计划去壶口瀑布的,后改为参观临汾博物馆;乡宁县的云丘山是临汾之旅的最后一站。

霍州署:古代州级衙门

霍州署的不一般,在于它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衙门,和北京故宫博物院、河北保定总署、河南内乡县衙共同为“中国四大古代官衙”,共同形成了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衙署建筑实物遗存,联袂结成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。我对霍州署是古代州级衙门有点困惑,询问过一位本地游客,他说霍州历史上没听说曾是州、府、郡所在地。
霍州署始建于唐代,占地面积3.85万平方米,现存古建筑为元、明、清古文化遗产。相传曾为隋朝中郎将宋老生的幕府,又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,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
霍州署和山西其他县衙等衙门差不多,建筑布局大同小异,但一样的衙门有不一样的历史。霍州署仪门北十米甬道中的戒石坊,南楣书“天下为公”,北楣书“清慎勤”,此处原立的是石碑,用以告诫官吏,永铭不忘。
霍州署的亲民堂,元代建筑风格,梁长柱粗,雄伟壮观,是中国古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,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誉为“滑稽绝伦的建筑特例”。大堂后槽额枋正中,有一根长约2米,直径约0.3米的茹茹木,被当作大堂的“镇堂之宝”。为什么呢?茹茹木系灌木,一般不能成才。主要是告诫官吏,成才不易,要励精图治。
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,“不给你点厉害看看,你都不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”。在霍州署里,我们第一次见到马王庙,是唐太宗李世民敕命霍州署修建的。在霍邑之战中,秦王李世民所乘之马刨地为泉,解了兵马为水所困之忧。后唐太宗为感念马王爷济水之恩修建了马王庙。

广胜寺:佛教艺术的瑰宝

广胜寺,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(147年),原名俱庐舍寺,亦称育王塔院,唐代改称广胜寺。广胜寺景区分为上、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。飞虹塔、《赵城金藏》、水神庙元代壁画,并称为“广胜三绝”。
山西深度游到广胜寺已是第十七天,接近尾声。自驾游队伍已人困马乏,大部队只我一人走进了广胜寺。
上寺飞虹塔是央视86版《西游记》中《扫塔辩奇冤》唐僧扫塔的取景地。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,被确定为“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”。该塔屹立于山门的正面,呈八角形共13层,塔身高47.31米,用黄、绿、蓝三彩琉璃装饰。进入上寺,飞虹塔始终吸引着你的眼光。
上寺内弥陀殿、大雄宝殿、毗卢殿、地藏殿内的泥塑、木雕贴金造像、悬塑造像及巨幅壁画等,都是艺术精品。稀世珍品《赵城金藏》原存放在弥陀殿藏经柜中,1933年被发现,1949年5月,运送到北京移交北京图书馆珍藏。该书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《开宝藏》的版式,全世界只此一部,为稀世瑰宝,与《永乐大典》、《四库全书》、《敦煌遗书》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。


免费领取出游锦囊(留言后快速对接)

已有 1826 通过我们领取到了攻略资料

姓 名:

联系电话:

留言备注:

首页 |旅游度假 |旅游景点 |旅游攻略 |旅游笔记 |美食推荐 |景点商场 |旅游问答 |旅游资讯 |关于我们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