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越边境小城东兴:界碑无言,见证百年风云
编辑:网络 时间:2025-08-12 点击:
东兴,这座隶属于防城港的边境小城,藏着独特的风情。作为我国京族的主要聚居地,这里的生活气息里既有渔家的咸湿,又有边境的多元。隔北仑河相望,便是越南的芒街市 —— 当地人常说的 “芒街”,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,成了两国天然的分界线。
此行最震撼的相遇,是那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大清国界碑。青灰色的石碑上,岁月刻下的痕迹清晰可见,光绪年间的凿痕虽已斑驳,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重量。站在碑前,课本里关于边境、藩属国的文字突然有了温度,那些遥远的历史,就这样具象地铺展在眼前。
- 古今之界:如今,北仑河是中越两国公认的边界;而在清代,越南作为大清的藩属国,法理上仍属 “一体”。这也是为何大清国界碑上刻着 “钦州界”—— 对当时的人而言,这只是钦州府的地界,而非国与国的分野。石碑刻字的一面朝向越南,仿佛在无声诉说:跨过河,便是大清疆域。
- 新旧对比:与清代界碑的古朴不同,新中国界碑更具现代标识性,却被热闹的市井包裹着。毕竟,边境线从来不是冰冷的线条,而是当地人生活的日常。不远处的大清国一号界碑因保存完好,被精心罩上玻璃保护,与 5 号界碑遥相呼应,成为这片土地上仅存的两处古代界碑遗迹。
- 边界变迁:细看河岸便会发现,越南一侧没有围栏,而我方在疫情前后增设了防护设施。老一辈人说,从前站在河边望过去,对岸的房屋、行人清晰可见,恍惚间竟分不清是 “两国” 还是 “一地”。
在东兴,“一眼望两国” 不是夸张的说法。从酒店房间的窗户望出去,对岸越南的房屋、街道甚至行人都历历在目。粉色的越南海关大楼格外显眼,每天清晨,总能看到 “越南婆” 们挎着篮子,浩浩荡荡跨过口岸来东兴售卖商品,成为边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阴天的光线虽暗,却给这份 “跨国眺望” 添了几分朦胧。那些略显粗糙的照片里,藏着边境最真实的模样 —— 没有刻意的滤镜,只有日复一日的生活流转。
- 必备证件:身份证是国内游览的基础,若想过境去芒街一日游,务必携带护照(免签政策下也需持护照,疫情后政策调整,仅边民可凭身份证通关)。
- 小提醒:没带护照?那就像我一样,在东兴一侧好好感受这份 “一步跨两国” 的氛围吧,虽有遗憾,却也多了份念想。
- 格林东方酒店:家庭出行首选,楼下就是大清国 5 号界碑和胡志明亭,离口岸仅百余米。10 楼餐厅和观景电梯是 “秘密武器”,随时能眺望对岸越南风光。
- 东兴华美达广场酒店:35 楼的高空观景台免费开放,360 度俯瞰中越两国,视野绝佳。
- 维也纳国际酒店(东兴口岸店):与华美达同楼,7 楼泳池和顶楼观景台很加分,免费开放两次,适合带娃家庭。
我们选了格林东方的家庭套房,一张大床加两张单人床,足够一家老小歇息,出门就能触摸历史,很是方便。
- 越南咖啡:不必盲目追捧,口感与性价比未必胜过云南咖啡,图个新鲜即可。
- 热带水果:越南榴莲、山竹等经商贩转手后,价格与口感都无明显优势,本地市场的水果反而更划算。
- 特产建议:不如买点京族特色手工艺品,或是新鲜的海产,更有纪念意义。
- 胡志明亭:这座看似普通的亭子,是中越友好时期的见证。但提及胡志明推行的去中国化政策,总让人唏嘘 —— 将汉字改为拉丁字母的新越南文,割裂了两国千百年的文化纽带,如今街头的越南文字,已难寻汉字的影子。
- 名称更迭:越南古称 “安南”,自秦朝起便是中国领土,五代十国时割据独立,明朝后成为藩属国。清朝时,因 “南越” 之名涵盖两广,皇帝将其颠倒为 “越南”,沿用至今。这段历史告诉我们:这片土地与华夏的联系,曾如此紧密。
站在东兴的街头,听着北仑河的水声,望着对岸的越南,忽然明白:边境的意义,从来不止于分隔,更在于见证 —— 见证变迁,见证融合,也见证那些藏在界碑背后,无声流淌的岁月。
免费领取出游锦囊(留言后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通过我们领取到了攻略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