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陆旅游笔记网!
旅游笔记

带娃闯北京:一场累并快乐着的亲子游学记

二年级的课本里,北京是鲜活的符号 —— 天安门的红旗、颐和园的画舫、故宫的红墙…… 那些印在纸上的文字,早让娃对首都充满了向往。终于等他读完二年级,觉得小家伙足以扛住旅途的奔波,我便约上四个同事家庭,凑成 7 大 9 小的 “亲子军团”,策划了这场期待已久的北京之行。

出发前:抢票与预约的 “攻坚战”

我们在抖音上敲定了一家定制自由行团,价格不算高,却省去了不少规划的麻烦,只是车票得自己搞定。暑假去北京的票有多难抢,早有耳闻。我们提前 15 天盯着放票时间,7 个大人 9 个娃的票,愣是没抢到心仪车次的二等卧铺,最后只好咬咬牙买了一等卧铺。最曲折的是三个家庭,出发站的票抢空了,就盯着下一站 —— 那里晚 2 小时开售,总算抢到了卧铺,再补了这一站的座位票。为了省点钱,孩子们起初也买了卧铺,后来改签成座位,反正个个瘦小,挤在大人身边倒也能对付。回程票就顺利多了,两人分工,每人一次能买 9 张,提前 15 天轻松搞定。


车票只是开始,预约景点才是硬仗。旅行社负责故宫、天坛、长城这些 “大热门”,其他场馆得自己来。我们把第一天的行程定在清华、北大和军事博物馆。清北的小程序预约对我们这 16 人的大部队来说太不靠谱,好在托亲友找了师生通道,走 “亲友参观” 的路子,总算稳妥。军事博物馆的票分三次放,提前 8 天抢。早上 8 点那波最挤,小程序卡得动弹不得,我硬着头皮刷了 4 分钟,总算约到 5 个人的;转头用老公的手机,又给另一家补了票。剩下两家人错过了下午 5 点的场次,好在晚上 8 点那波全约上了,算是开了个好头。

第一天:名校与军博的 “初相遇”

抵达北京是清晨 8 点,旅行社的车先把行李拉去酒店,我们则直奔北大。从东侧门进,不用排队,扫码骑上小黄车,带着娃穿梭在校园里。未名湖的水波映着岸边的垂柳,博雅塔在晨光里静静矗立,不时撞见穿学士服拍照的学长学姐,娃仰着头问:“妈妈,以后我能来这里上学吗?” 逛了两小时,从西门出来拍了合影,打车去清华 —— 起步价 13 元就到了,两所名校果然挨得近。同样走亲友通道进了清华,继续骑车逛,孩子们对这种 “逛校园” 的方式兴致勃勃,中午还在观畴园的对外餐厅吃了简餐。


下午转战军事博物馆,地铁出来就是展馆,安检很快。一进门,东风导弹、各式战机扑面而来,孩子们瞬间被震撼得说不出话,指着展品叽叽喳喳问个不停。馆里有直饮水,带个空杯子就能随时接水,省了不少买水钱。这一天下来,步数轻松破万,回到酒店累得只想瘫着,晚餐直接点了外卖,倒头就睡。

第二天:故宫的烈日与天坛的 “豆汁挑战”

第二天是故宫和天坛。旅行社安排了讲解,烈日当空,蓝天白云把红墙金瓦衬得格外鲜亮,拍照是好看,可太阳毒得厉害 —— 我手臂没涂防晒的地方,晚上就晒红了一片。从故宫出来,在天坛附近找吃的,点了碗传说中的豆汁,大人小孩都好奇地尝了一口,结果个个皱着眉咽下去,再也没人碰第二口。天坛依旧晒得慌,在祈年殿拍了照就撤,回酒店躺到傍晚,晚餐还是外卖解决,实在没力气动弹了。

第三天:升旗的震撼与长城的 “三万步”

凌晨 1 点 40 分,闹钟还没响,我已经醒了。2 点准时出发去天安门看升旗,大巴车停在远处,走了 20 多分钟才到 4 号安检口,队伍长得像条长龙。幸好带了折叠小板凳,孩子们坐着休息,大人们轮流看着队伍。过安检用了一个多小时,真心不推荐这个口。进广场时,东边靠近国家博物馆的地方人少些,妈妈们把娃架在肩上 —— 此行只有一个爸爸同行,其他都是妈妈带娃,这会儿真是把 “妈妈当爸爸用”。当国歌响起,红旗缓缓升起,孩子们扯着嗓子跟着唱,那一刻,所有的困和累都烟消云散了。


看完升旗直奔八达岭长城。周一的长城人格外多,好在天气给力,没太阳还带点风,中途飘了几滴雨,倒凉快不少。孩子们劲头十足,跟着大人爬到了南段顶端,一个个汗流浃背,却都咧着嘴说 “过瘾”。下山后,司机师傅带我们去了家京菜馆,炸酱面、烤鸭吃下去,才算缓过劲来。下午去颐和园,在昆明湖上泛舟,每个孩子都轮流体验了开船,笑得像群小麻雀。这天步数破了三万,回去的路上就点好外卖,吃了直接睡,连澡都差点懒得洗。

第四天:计划打乱?科技馆与什刹海的意外惊喜

原计划是毛主席纪念堂和国家博物馆,可旅行社临时说国博约不上了 —— 系统升级,只能每人用自己的账号约,一个月内还不能重复约。行程一下子乱了,我们赶紧换成中国科技馆。科技馆的球幕影院很火,我提前演练预约时约到过,后来退了,没想到真派上用场。虽然巨幕影院和普通 IMAX 差别不大,但主展厅有 4 层楼,孩子们在里面玩得不亦乐乎,机器人、航天模型、物理实验…… 个个看得眼睛发亮。


下午,一部分人回酒店休息,另一部分去了什刹海。在湖边找了家云南菜,味道不错,吃完饭溜达着去南锣鼓巷,挤在人群里看胡同里的老宅子,孩子们追着卖冰糖葫芦的小贩跑,倒也别有滋味。又是 “特种兵式” 暴走的一天,累,但快乐着。

最后一天:国博的圆满与大会堂的庄严

我们自己约了最后一天的国博,我提前 7 天抢到了 5 个人的票,另一个同事家的六年级娃心心念念想去国博,我们天天刷票,直到出发前一天才给他们约上 9 号的票,总算没留遗憾。国博查得真严,没带身份证的孩子,连户口本都掏出来核对。上午 9 点入场,先排了一小时队,进馆第一件事就是去买凤冠冰箱贴 —— 每人拿号能买两个,孩子们也能排队,买完再排一次,乐此不疲。


负一楼的古代陈列厅最吸引人,青铜器、唐三彩、书画卷轴…… 娃指着司母戊鼎,突然说 “课本里见过”,那一刻,觉得这趟路没白跑。中午吃了自带的午餐,买了些文创,就去了对面的人民大会堂。提前 3 天约的票,进去不能带水,只好把刚买的几瓶水扔了,好在能接直饮水。在大会堂里慢慢逛,看穹顶的灯光、墙上的壁画,孩子们小声问:“这里是不是开会的地方呀?”


从大会堂出来,去前门大街买了些驴打滚、豌豆黄当伴手礼,然后直奔车站。回望北京的天空,心里满是踏实 —— 这趟游学,有抢票的焦灼,有暴走的疲惫,更有孩子们看见课本里的场景时,眼里闪的光。累吗?真累。值得吗?太值了。这大概就是带娃旅行的意义吧,在奔波里藏着感动,在疲惫里裹着成长。


免费领取出游锦囊(留言后快速对接)

已有 1826 通过我们领取到了攻略资料

姓 名:

联系电话:

留言备注:

首页 |旅游度假 |旅游景点 |旅游攻略 |旅游笔记 |美食推荐 |景点商场 |旅游问答 |旅游资讯 |关于我们 |网站地图